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好看风景 > 正文
    购物车
    0

    运城传统文化:这里最早叫中国(一)

    信息发布者:qy13416598560
    2021-01-20 15:00:47    来源:互联网   转载

      

    尧舜禹建都的地方,儒道发源地,最早叫中国

      

    【作者:黄勋会】

      

    大量史料记载,运城一带是尧舜禹三世帝王建都兴邦的地方。

      

    《汉书·帝王本纪》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唐代杜佑所著《通典》里有这样一句话:“尧旧都在蒲。”北魏地理学家阚骃(kan yin)在《十三州记》里这样写道:“蒲坂,尧都。盖帝尧都此,后迁平阳。”此外,《帝王世纪》、《通典·州郡典》、《蒲州府志》等都有类似的说法。

      

    以上典籍所说的“蒲”、“蒲坂”,就是指今天的运城市的永济市。“安邑”就是今天的夏县和盐湖区东部一带

      

    尧,名放勋,姓伊氏,也称帝尧、唐尧,是帝喾(ku)高辛氏的少子,黄帝的曾孙。据载,帝尧在位七十年,享年118岁。尧在河东的这片土地上,还留下了许多遗迹。在运城市绛县,和尧有关的村子就有好几个,尧寓村、尧都村、尧宿村,每个村里都有尧的遗迹,村村都有尧的传说。尧寓村有尧王古城,“陶唐遗风”和“唐尧寓处”两块石匾至今还保存得十分完整。该村南依中条山,村后的三座山峰分别叫东尧岭、西尧岭和中尧岭。三岭之间的两股泉水分别被称为东尧泉和西尧泉。

      

    永济市的尧王台,位于该市西南的中条山上。山下的村子叫西姚村,据说和舜帝姚重华有着一定的渊源。山上的尧王台上有尧王庙,相传,尧就是在这里举行仪式,将天下禅让给了舜。

      

    位于永济的尧王台

      

    在尧的治理下,华夏大地上出现了第一次太平盛世。他的主要功绩有:大公天下、禅让帝位;选任贤能,治国安邦;治理水患,解厄安民;铲除六害,天下太平;教民稼穑,丰衣足食;礼仪为本,政纲彰明。

      

    《史记•五帝本纪》中称赞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说,接近他如太阳一般,远望他如云霞一般灿烂,富有而不骄横,高贵而不傲慢。孔子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王之德莫盛于尧。”

      


    尧和舜的时代,被称为“尧天舜日”。现在的永济市张营乡有个舜帝村,传说舜就出生于这里。

      

    舜,姓姚,又名妫(gui),名重华,字都君。因国名“虞”,故又称虞舜。他是帝颛顼(zhuan xu)的六世孙,从五世祖穷蝉开始成为平民。舜帝从小受父亲瞽叟(gu sou)、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屡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敬父母,爱护异母弟弟象,故深受百姓赞誉。

      

    走进舜帝村的中央位置,一座高大的碑楼就会赫然出现在眼前,石碑上写着:“大孝有虞氏舜帝故里”。舜帝村原名“姚墟村”,村里多姓姚,历史上属诸冯管辖。所以,《孟子•离娄间名下》称:“舜生于诸冯”。传说,舜的母亲就是在村里一处叫“舜原”的地方,生下了舜。

      

    舜未当政前,以孝感动天下,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垣曲历山舜王坪

      

      

      

    垣曲历山舜王坪

      

    在运城市垣曲县,舜也留下了许多遗迹,最有名的当属历山。历山上的舜王坪,就是传说中舜耕历山的地方。相传,唐尧访贤途中,在历山遇到躬耕的舜,见舜在犁辕上拴着个簸箕,问其原因,舜说牛拉犁已经非常辛苦,不忍心抽打牛。牛走得慢了,就敲打簸箕,黑牛以为打黄牛,黄牛以为打黑牛,两个牛就都走得快了。尧帝听后,心想,舜对牲畜都如此体恤,让其承其帝业,定会爱民如子。于是,他将娥黄、女英两女嫁给舜,先观察舜治家的本领。

      

    垣曲县另一处舜的遗迹是位于历山镇神后村的神井。据古籍记载,舜幼年丧母,继母与异母兄弟象骗舜淘井,然后落井下石。舜早有提防,已经在井下挖好逃生通道,才得以脱身。但他并没有记恨继母和弟弟,反而对父母依然孝顺,对弟弟依然友爱。被誉于二十四孝之首,以孝名闻天下。

      

    对舜帝的孝行天下,笔者不禁感慨道: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是完全可以上世界吉尼斯的。二十四孝之首就是舜帝,国人视他为孝祖。舜帝的孝是超乎常人的孝,不可思议的孝,彻头彻尾的孝,货真价实的孝,义无反顾的孝,无与伦比的孝,这也正是传统文化所极力推崇的孝,致力效法的孝,倾力传承的孝。是深入到民族血脉的孝,化为民族DNA的孝。

      

    孝道没商量,这就是中国人的伦理孝道观。

      

      

    垣曲舜井

      

    舜继位后,建都蒲坂。他将人生终始之礼总结归纳为“五常之教”,又名“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在全国建立起了一种礼仪制度和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以及治理国家的制度,从而使“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司马迁赞舜推行五常之教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尧舜时期,洪水经常泛滥,淹没了庄稼和房屋,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四处逃难。尧将治水的任务交给鲧。鲧用了九年时间,不见任何成效。舜主理朝政后,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大臣们又推荐鲧的儿子禹来治水。舜就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禹。

      

    禹,姓姒(si),名文命,字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相传,大禹治水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虽然历尽艰辛,却依然劳而无功,不免心情焦虑。一天,他在黄河边见到一位老翁,坐下来攀谈时,老翁端上满满一碗水放在石桌上。正当大禹准备端起来喝时,老翁捡起一块石子,朝碗沿砸去,碗沿被砸出一个缺口,茶水从缺口流到桌面上,老翁用手指一划,溢在桌面上的水循着手印缓缓流到地上。大禹心中一动,连忙向老翁致谢。

      

    此后,大禹率领治水大军,苦战数年,堵疏结合,终于凿开龙门,引水归道,安定了九州。

      

    舜后来传位于禹。因禹治水有功,人们称他为大禹。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禅让,又给河东大地留下一座帝都,就是禹都安邑,现位于运城市夏县禹王乡的禹王村一带。

      

      

      

    有专家指出: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价值的基石。他以人为本、心系民生的“民本思想”;因势利导、疏堵相宜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拼博精神,被千古传颂,使万民仰止。大禹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华夏之魂。

      

    自尧舜禹始,做为“古中国”的古河东地区进入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辉煌期。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